一、招生类别及奖学金期限
二、申请人资格
1.申请人须为非中国籍公民,且身体健康;
2.申请人须为非已在华学习的学生(留华毕业生毕业年限须超过一学年);
3.申请人的学历和年龄要求:
•来华攻读硕士学位者,须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来华攻读博士学位者,须具有硕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
三、奖学金内容和标准
免交注册费、学费、实验费、实习费并提供免费校内住宿(住宿标准为:硕士研究生双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房间配备有线电视、网络、床、褥被、衣柜、写字桌椅,每层楼设有公用卫生间、洗漱间、洗衣机、厨房。凡带家属的学生不予安排住宿);
提供奖学金生活费:硕士研究生3,000元人民币/月、博士研究生:3,500元人民币/月;
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
注:
1.奖学金生要求进行超出学校教学计划的实验或实习,所超出费用由本人自理。
2.奖学金生活费自奖学金生入学之日起由学校逐月定期发放。新生当月十五日(含十五日)之前注册的,发给全月奖学金生活费;十五日以后注册的,发给半个月奖学金生活费。毕业生的奖学金生活费发至学校确定的毕业之日以后的半个月。对休学、退学或结业回国者,奖学金生活费自下个月起停发。学校规定的假期内奖学金生活费照发;奖学金生假期内因离校休假而未能按时领取奖学金生活费,返校后可以补发。奖学金生未请假而不按时到校注册、非健康原因离校或者旷课,时间超过一个月者,停发当月的奖学金生活费。奖学金生因怀孕或患严重疾病需休学者,应回国生产或休养,回国旅费自理;经学校批准休学者,享受奖学金资格最长可保留一年,但休学期间停发奖学金生活费。奖学金生因其他原因休学者,其享受奖学金的资格不予保留。
3.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由中国教育部为在华奖学金生所投付的综合医疗保险。主要用于学生因大病住院或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所支付的费用。由奖学金生所在学校或受理垫付的救援机构持有关费用收据并按照事先规定的保险条款向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不受理个人理赔事宜。
4.国际旅费:自理。
四、申请途径和申请时间
申请者应于每年1月10至4月10日网上报名,同时将申请材料须于4月30日前寄达我校。
网上报名地址为:http://laihua.csc.edu.cn
我校受理机构编号为: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网址: http://gjjl.imnu.edu.cn/
邮寄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邮政编码:010020
联 系 人:白图力古尔 王晓芳
办公电话:0086-471-4392593 0086-471-4310116
手 机:0086-13948433077(白图力古尔) 0086-13171412677(王晓芳)
邮 箱:duoduo817@126.com btlge@imnu.edu.cn
五、申请材料提供
申请人必须如实填写和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均为一式两份):
1.《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表》。申请人须通过留学基金委“来华留学网上报名系统”网上填写和提交电子报名信息,在提交信息后,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表》。
2.经过公证的最高学历证明。如申请人为在校学生,需另外提交本人就读学校出具的在学证明。中英文以外文本需附经公证的中文或英文的译文。
3.学习成绩单。中英文以外文本需附经公证的中文或英文的译文。
4.来华学习或研究计划(不少于800字),用中文或英文书写。
5.须提交两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信,用中文或英文书写。
6.年龄不满18周岁的申请人,需提交在华法定监护人的相关法律文件。
7.申请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须提交本人作品的光盘;申请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须提供本人作品光盘(2张素描画,2张色彩画,2张其他作品)。
8.《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复印件(原件自行保存。此表格由中国卫生检疫部门统一印制,可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下载http://www.csc.edu.cn/laihua/upload/file/2012-02-21/201202215236.pdf)须用英文填写。申请人应严格按照《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中要求的项目进行检查。缺项、未贴有本人照片或照片上未盖骑缝章、无医师和医院签字盖章的《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无效。检查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
9.护照复印件。
10. 提供汉语语言能力证明(HSK、HSKK成绩报告单复印件)。
11.选择专业应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附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学 院 名 称 |
硕 士 招 生 专 业 |
博 士 招 生 专 业 |
法政学院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经济史;政治经济学
|
|
教育学院 |
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
|
文学院 |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 |
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
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蒙古学学院 |
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音乐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与舞蹈学 |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
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
设计学 |
|
工艺美术学院 |
美术学;设计学 |
|
历史文化学院 |
中国史;世界史 |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 |
|
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
地理学 |
科学技术研究院 |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 |
科学技术史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 |
|
新闻传播学院 |
戏剧与影视学 |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分析化学 |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旅游学院 |
民族旅游 |
|
心理学院 |
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政府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